挨年近晚,職場變幻

訊石光通訊網(wǎng) 2012/1/9 10:15:54
  挨年近晚,正是職場變幻之時,打工族最關(guān)注的當(dāng)然是農(nóng)歷新年過后職位、工資的變動了。對此,粵語里又有什么“生鬼”說法呢?就等講古佬帶各位去睇睇。

  工資,粵語當(dāng)中稱作“人工”,最地道之說法乃“糧”和“薪水”,前者粵地使用較廣,后者以港人用之為甚,如今香港對個人課征的收入稅項就稱為“薪俸稅”。“糧”者,米糧,發(fā)工資,稱作“出糧”。“薪”者,燒火用之柴草。“水”者,日啖之水。米糧和柴水錢都是生活最基本不過的開支。若是工資增長,稱“加薪”,長時期不增不減,稱為“凍薪”,降之為“減薪”,年尾老板支付雙份人工,稱作“出雙糧”。(南方都市報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wǎng))

  至于職位變動,亦無非升降之?dāng)?shù)。升職,粵語謂之“扎職”。“扎”為俗寫字,作“驚覺、驚跳”解,本字未能考證出。“扎職”就是“躍升職位”之意。如果被降職,就稱為“燉冬菇”。這種說法卻非與粵菜相關(guān),而是源于開埠初期的香港差人服飾。當(dāng)時軍裝警察的帽形如冬菇,表現(xiàn)好的會晉升為“雜差”(便衣警察),若表現(xiàn)不佳的“雜差”,會被貶回做軍裝警察巡更,重新戴回那頂“冬菇帽”。因而港人就戲稱被貶職作“燉冬菇”,打工仔視之為一道“惡啃”(難吞咽)的菜式,此詞后亦被粵地人所用。(南方都市報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wǎng))

  比“燉冬菇”更不是滋味的,就是“炒魷魚”了。若被老板“炒魷魚”,即被辭退。原來,魷魚被下鑊兜炒時會蜷縮一團(tuán),形如古人的包裹細(xì)軟的布包袱一般。古人打工,大多老板包吃包住,被辭退了,就要“執(zhí)包袱走人”啦。當(dāng)然,“炒魷魚”亦非老板的專利,打工仔有時亦會因種種原因主動請辭的。若因自己犯錯或個人理由而主動請辭的,叫“遞信”,如果請辭含有對老板不滿的成分的,就叫“炒老板魷魚”的。若果因強(qiáng)烈不滿憤然辭職的,就叫“擗(pek8)炮”,或“擗炮唔撈(唔撈,不做)”。“擗炮”亦源于警界。“擗”,“扔下、擲下”也;“炮”即“炮仔”,乃江湖話,指手槍。配槍警員辭職前手槍必須歸還,就是憤然向上司說Byebye。

  不論如何,離開原先崗位,選擇還是很多的,粵港人會說句“東家唔打打西家”。但假若暫時未覓到新工作,處于失業(yè)待業(yè)狀態(tài),就稱為“踎墩(dan3)”,此詞用作形容剛?cè)肷鐣凑业焦ぷ鞯娜耸客瑯舆m用。“踎”即“蹲”,“墩”即“墩頭”(岸邊上落貨的地方)。原來,從前的碼頭苦力幾乎都是做散工的,有貨船泊岸且被工頭選中才能有工開,平時便在墩頭等候,站累了就蹲下,稱作“踎墩”。后此詞泛指賦閑、失業(yè)、待業(yè)的狀態(tài)。

  對于來年,講古佬一于祝各位:在職的“薪水”猛漲、職位高“扎”,尋覓工作的,不用再“踎墩”,最緊要的是,通漲速速“執(zhí)包袱走人”?。?

新聞來源:南方網(wǎng)a5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