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記者從本市各大醫(yī)院了解到,昨天下午至今,本市并未出現(xiàn)大量市民因為震感不適而到醫(yī)院就診的現(xiàn)象。雖然個別不適感強烈的市民前往醫(yī)院就診,但都并無大礙。
市民不敢乘電梯
“地震發(fā)生時我正好在電梯里,感覺電梯搖搖晃晃,我腿都軟了。”昨天,陳女士在經(jīng)歷了“電梯驚魂”后,晚上回家都不敢一個人坐電梯,要求先生和她一起回家。她說,一個人走進電梯,就覺得好像又要地震的,頭開始暈了。心理專家、林紫心理咨詢機構負責人林紫表示,突然的災難會讓人嚴重喪失安全感,所以,安全感的重建是災后心理重建的第一步,陳女士要求和先生一起回家,就是在通過支持系統(tǒng)重建安全感;而一個人進電梯又會有身心反應,是災后應激反應的一種表現(xiàn)。
“聽說晚上還有余震,我準備不脫衣服睡覺了。”蔡小姐看到網(wǎng)上傳言晚上8點和11點有余震,害怕地開始安排,可是等到11點多都沒動靜,真是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林紫說,地震、火災、洪水、海嘯等災害對人心理造成的傷害除了當時的恐懼害怕外,還會遺留下來,普通人通常持續(xù)兩周左右,有的兒童需要半年到一年,部分創(chuàng)傷后心理障礙可能持續(xù)數(shù)十年。復原所花的時間和恢復程度受到許多因素影響,比如和災難靠近的程度、受災難破壞的程度、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強弱、人格特征等。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簡稱PTSD)涉及到軀體、認知、情感、人格等應激反應上。可能會有失眠、易怒、無法專心、過度警覺、驚嚇、坐立不安、心跳加快、肌肉酸痛等反常的表現(xiàn)有時是延遲和潛在的,比如說有人會在災難過去很長時間,仍下意識地不停地去醫(yī)院檢查,或反復述說當時情形。災難的心理創(chuàng)傷可能使社會功能受損,所以需要災后心理重建。
感到快要暈過去
昨天,在黃浦區(qū)一寫字樓21層工作的女白領因為強烈的晃動引起身體不適,不僅感覺到頭暈、想吐,而且連呼吸也開始急促起來。她還感到心慌,好像手腳都不能動彈,快要昏過去了。
昨天,不少在寫字樓工作的白領都紛紛反映頭暈、想吐等不適感。今天早上,一些白領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還心有余悸。昨天下午,個別不適感強烈的市民經(jīng)過醫(yī)院檢查后,都并無大礙。醫(yī)生分析說,大部分的市民還是因為情緒緊張而引起身體不適,并非心臟病等。只要及時緩解緊張情緒,癥狀即可自然緩解。
不要刻意想搖晃情景
對此,瑞金醫(yī)院心臟科呂安康博士提醒市民,面對震感,首先不要恐慌。一般來說,出現(xiàn)震感對身體的危害并不會太大,往往表現(xiàn)為乏力、嘔吐、頭暈、失眠,甚至睡覺做夢等。專家分析,心理因素的影響是最大的,不要過于緊張,否則難受的感覺反而可能會延長,要注意放松心情。
專家建議,要消除這些癥狀,最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做好預防。比如:不少人始終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其實,震感過去了就過去了,不要一直刻意地去回想當時搖晃的情景和感覺。一般來說,頭暈和搖晃等不適感都會自然而然地過去,最長的在一周左右都可自然消除。但如果始終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則會久久纏繞心頭,難以消散。
【晚報提醒】八招教你震后自我情緒調整
● 避免、減少或調整壓力源:比如少接觸道聽途說,或刺激的訊息。
● 降低緊張度:和有耐性、安全的親友談話,或找心理專業(yè)人員協(xié)助。
● 太過緊張、擔心或失眠時,可在醫(yī)生建議下用抗焦慮劑或助眠藥來協(xié)助,這只是暫時使用,但可有較快安定的效果。
● 做緊急處理的預備:逃生袋、電池、飲水、逃生路線等,多一點準備可讓自己多一份安心。
● 近期少安排些事務給自己,一次處理一件事情。
● 不要孤立自己。要多和朋友、親戚、鄰居、同事或心理輔導團體的成員保持聯(lián)系,和他們談談感受。
● 規(guī)律運動,規(guī)律飲食(尤其青菜、水果),規(guī)律作息,照顧好身體。注意這段時間免疫力容易變差,小心感冒。
● 學習放松技巧,如聽音樂、打坐、瑜珈、太極拳或肌肉放松技巧(可請心理專業(yè)人員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