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奸相

訊石光通訊網(wǎng) 2009/3/2 14:53:59

       1、趙高

  趙高,本為趙國貴族,后入秦為宦官(一說趙高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他與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胡亥為帝,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間獨(dú)攬大權(quán),結(jié)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7年又設(shè)計害死李斯,成為秦國丞相。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殺,另立子嬰。不久被子嬰殺掉,誅夷三族。

  2、司馬道子

  司馬道子(364-402) 東晉皇族。河內(nèi)溫縣人。孝武帝弟,簡文帝子。初封瑯邪王,后改會稽王。淝水之戰(zhàn)后,忌謝氏功業(yè),罷謝氏兵權(quán)。太元十年(公元 385年),進(jìn)位丞相。時孝武帝不理政事,終日酣歌,朝政由司馬道子掌握。他與子元顯專事聚斂,奢侈無度,朝政日趨腐敗,激起孫恩起義。元興元年(公元402元),恒玄東下破建康(今江蘇南京),父子皆被殺。

  3、李林甫

  李林甫(?~752) 唐玄宗李隆基時著名奸相。善音律,無才學(xué),會機(jī)變,善鉆營。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淵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孫。初為千牛直長(宮廷侍衛(wèi))。開元初,遷太子中允。不久通過他舅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關(guān)系,升至國子司業(yè)。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遷為御史中丞,隸管刑部、吏部侍郎。至此,他已躋身李唐高層統(tǒng)治者行列。其時武惠妃專寵,李林甫極盡逢迎諂媚之能事?;蒎訅弁?,極得玄宗鐘愛,李林甫托宦官稟告惠妃,“愿護(hù)壽王(李瑁)為萬歲計”,即是說,他將擁護(hù)壽王登上皇帝寶座。惠妃聞稟感激涕零,在玄宗面前經(jīng)常稱頌李林甫之“德政”。因諂附玄宗寵妃武惠妃,擢為黃門侍郎。開元二十二年(734)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他收買嬪妃宦官,探得玄宗動靜,迎臺意旨,因而獲得信任,掌握大權(quán)。他為人忌刻陰險,對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視的官員,必設(shè)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語相結(jié),背后卻陰謀暗害,時人稱他“口有蜜,腹有劍”。同時為相的張九齡、裴耀卿、李適之等皆被他排擠罷相。為了專權(quán)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補(bǔ)闕杜進(jìn)上書言事,被他貶為下邦令。他對朝臣說:“君等獨(dú)不見立仗馬(作為儀仗的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朝臣受其威脅,從此諫諍路絕。他極力支持玄宗廢太子瑛,勸立武惠妃子壽王瑁,玄宗卻立了忠王玙(后改名亨,即肅宗)。他怕太子即位后于己不利,屢興大獄,以動搖太子。他促使楊國忠推究,誅殺太子親戚和不附已的臣僚,株連數(shù)百家。他久踞相位,自張九齡罷相后,獨(dú)攬朝政,同列宰相牛仙客、陳希烈都怕他而不敢問事。天寶八載(749),咸寧太守趙奉璋擬揭發(fā)林甫罪狀二十余條,被他指使御史臺以妖言逮捕杖殺。天寶十一載,林甫死。此前,他已和楊國忠有隙,死后,國忠唆使安祿山誣告林甫與蕃將阿布思謀反,玄宗追削林甫官爵,籍沒其家產(chǎn),子婿流配。林甫在相位十九年,玄宗晚年政治腐敗,他有很大的責(zé)任。

  4、楊國忠

  唐玄宗時外戚和權(quán)臣。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jì)南)人。武則天時臣張易之之甥,楊貴妃堂兄。本名釗,玄宗改其名為國忠。國忠少嗜賭好酒,不學(xué)無行。天寶元年,由楊貴妃薦于玄宗,以樗蒲(一種賭具)為供奉官。他善于窺測玄宗好惡,得其歡心,累遷監(jiān)察御史、御史中丞、給事中。十一年(752)李林甫死,國忠代相,兼吏部尚書,領(lǐng)40余使。他怙權(quán)杖勢,排斥異己,破壞銓選制度,阻撓下情上達(dá),生活極其奢侈。他與安祿山爭寵,屢言祿山必反。祿山本有野心,十四年即以誅楊國忠為名起兵叛唐。十五年國忠隨駕奔蜀,至馬嵬驛(今陜西興平西),為從駕士兵所殺。

  5、盧杞

  盧杞(?-約785)唐朝大臣。字子良,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以蔭歷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入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旬日之內(nèi)升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為人陰險狡詐,居相位期間,忌能妒賢,先后陷害楊炎、顏真卿,排斥宰相張鎰等。又征收房屋“間架稅”、“除陌稅”,天下怨聲載道。建中四年(783),涇原兵變,京師失守,朔方節(jié)度使李懷光屢上疏彈劾其罪,遂貶新州司馬,旋徙澧州別駕死。

  6、蔡京

   蔡京(1047~1126),北宋末權(quán)奸。字元長。興化軍仙游(今屬福建)人。熙寧三年(1070)進(jìn)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后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元□元年(1086),司馬光任宰相,下令廢罷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蔡京按照限令于五日內(nèi)在開封府所屬各縣全部改募役為差役,受到司馬光的稱贊。紹圣元年(1094),哲宗親政,蔡京任權(quán)戶部尚書,力助宰相章□重行新法。宋徽宗趙佶即位,蔡京被彈劾奪職,閑居杭州。宋徽宗派宦官童貫到杭州訪求書畫奇巧,蔡京勾結(jié)童貫,以書畫達(dá)于禁中,得以重新起用。崇寧元年(1102),他乘機(jī)排擠掉宰相韓忠彥、曾布,而為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師。蔡京善于奉迎,先后四次任相,共達(dá)十七年之久。他與宦官童貫、楊戩、梁師成、李彥,權(quán)臣王黼、高俅、朱勔等,把持朝政,向宋徽宗進(jìn)“豐、亨、豫、大”之言,竭全國之財,供其揮霍。設(shè)應(yīng)奉局和造作局,大興花石綱之役;建延福宮、艮岳,耗費(fèi)巨萬;設(shè)“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為彌補(bǔ)財政虧空,盡改鹽法和茶法,鑄當(dāng)十大錢;民怨沸騰,幣制混亂不堪,給北宋人民帶來極大的災(zāi)難。蔡京是北宋最腐敗昏庸的宰相之一。北宋末,太學(xué)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童貫、朱勔、李彥、王黼、梁師成為六賊。而稱蔡京為“六賊之首”。靖康元年(1126),宋欽宗即位后,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長沙)。

  7、秦檜

  秦檜(1090~1155), 中國南宋權(quán)奸,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進(jìn)士第,官至御史中丞。曾主張抗金,反對割地求和。金軍攻占開封后,欲立張邦昌為帝,秦檜進(jìn)議狀,主張另立宋宗室為帝,遂被金軍驅(qū)擄北去,旋即降敵在金廷大倡和議,故于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宋。秦檜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罷相閑居。紹興七年(1137),秦檜任樞密使,與宰相張浚勸說宋高宗收回由岳飛并統(tǒng)淮西等軍的成命,招致淮西軍的嘩變投敵,八年,秦檜重新拜相,力主和議,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詔書。十年,金朝都元帥完顏?zhàn)阱鲱I(lǐng)兵南侵,岳飛等軍大舉北伐,屢破金軍,進(jìn)逼開封,秦檜卻慫恿宋高宗迫令班師。十一年,宋高宗與秦檜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軍權(quán),誣構(gòu)謀反罪狀,殺害岳飛,與金朝再次簽訂屈辱的和約。宋向金稱臣、納貢、割地,金規(guī)定宋高宗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秦檜再次任相18年,獨(dú)攬朝政,排除異己,大興文字獄,極力貶斥主張抗金的官員,壓制抗金輿論,篡改官史。他還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經(jīng)界法,丈量土地,重定兩稅等稅額,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稅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貧民下戶因橫征暴斂而家破人亡。

  8、賈似道

  賈似道(1213~1275),中國南宋末權(quán)臣。字師憲。臺州天臺(今屬浙江)人。其姐賈貴妃為宋理宗所寵,因此屢蒙超擢,先后為兩淮制置大使、加參知政事及知樞密院事等要職。蒙古大舉攻宋,開慶元年(1259),鄂州(今湖北武昌)危急,賈似道即軍中拜右丞相,奉命赴援。他擅自遣使詣忽必烈軍前請和,許割江為界,歲奉銀絹各20萬。因蒙哥死于釣魚城下,忽必烈急于北返爭奪汗位,才達(dá)成和議。蒙古軍退之后,賈似道則隱瞞求和真相,以大捷聞。 遂以右丞相兼樞密使召入朝,從此專制朝政近17年。景定四年(1263),為籌措軍餉,將浙西官戶民戶逾限田產(chǎn),抽1/3回買以充公田,且低壓田價 ,對土地肆行兼并和掠奪,雖小戶人家亦所不免。宋度宗趙禥即位,以賈似道有定策功,稱之曰師臣,加太師,特授平章軍國重事。賈似道不顧國家安危,窮奢極欲。時蒙古攻圍襄樊甚急,皆秘不以聞;有言邊事者,輒加貶斥。鄂州失守后,國勢危甚,賈似道迫于輿論,于德祐元年(1275)抽諸道精兵13萬出師應(yīng)戰(zhàn),二月間在丁家洲(今安徽銅陵東北江中)與元軍遭遇,大敗,逃奔揚(yáng)州。群臣請誅賈似道,乃貶為高州團(tuán)練副使,循州安置,八月,為監(jiān)押使臣會稽縣尉鄭虎臣所殺。

  9、阿合馬

  阿合馬(?—1282),回回人。中國元代初期大臣。出生于中亞費(fèi)納喀忒(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西南錫爾河右岸)。中統(tǒng)三年(1262),領(lǐng)中書左右部,兼諸路都轉(zhuǎn)運(yùn)使,負(fù)責(zé)財賦。至元元年(1264),升中書平章政事。此后兼制國用使,改尚書省平章政事。九年,為中書平章政事達(dá)10年之久。時值滅南宋前后,元廷費(fèi)用浩繁,阿合馬采取興鐵冶、鑄農(nóng)器官賣、增鹽課、括戶口、推行鈔法、籍括藥材等措施,使財政支出得以應(yīng)付,深得世祖寵信。阿合馬專權(quán)橫暴,打擊異己,貪贓不法,引起太子真金和許多大臣不滿。十九年三月,益都千戶王著與高和尚等乘世祖和真金去上都,潛入大都,假稱真金回宮,召阿合馬至,殺阿合馬及其黨羽郝禎。

  10、嚴(yán)嵩

  嚴(yán)嵩(公元 1480~1567年),字惟中,號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進(jìn)土。嘉靖二十一年(公元 1542年)任武英殿大學(xué)士,人間參頂機(jī)務(wù),兼禮部尚書。他對明世宗一味謅媚,竊權(quán)奪利,誅殺異己。嚴(yán)嵩善于撰寫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詞”,從而受到皇帝的寵幸。他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八月支使言官彈劾翟鑾父子在考進(jìn)土?xí)r作弊,使翟鑾被削職為民。九月,嚴(yán)嵩升任首輔,獨(dú)攬國政,被稱為“青詞宰相”。他年過花甲,整天在西苑值廬,未曾歸家洗沐,明世宗被其勤奮感動,更為信任于他。嚴(yán)嵩以兒子嚴(yán)世藩和義子趙文華為爪牙,拉攏錦衣衛(wèi)都指揮陸炳,操縱朝政十多年,權(quán)傾朝野,收禮納賄,為所欲為,弄得明王朝政治極為黑暗,邊防松弛不堪。

新聞來源:光通咨詢訊網(wǎng)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