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在職場仍面臨性別歧視

訊石光通訊網 2014/3/21 10:28:46

  從美國留學回來后,在北京找工作,成了24歲的周玉霞(音)最大的難題。她符合很多工作的要求,除了一條:不是男性。

  “我在一家求職網站上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在一家公司做銷售經理。但這份工作的要求中有一項,必須是男性。”她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我也不是非要這份工作不可,但我還是發(fā)過去一段視頻,告訴他們?yōu)槭裁次夷軇偃?,盡管我是女性。”

  2012年,因性別原因被拒錄后,應屆畢業(yè)生曹菊將北京民營教育公司“巨人教育”告上法庭。最終該公司賠償曹菊3萬元人民幣,該案被稱為“中國性別歧視第一案”。

  “中國勞工通訊”是一家旨在推動并保障中國勞工權益的非政府組織。其發(fā)言人郭展睿認為,曹菊案是“重要突破”,他希望更多女性積極反對歧視,但也告誡大家不要過于樂觀。郭展睿告訴CNN:“很多雇主公然歧視女性,他們只要提高崗位錄取門檻,就能免遭性別歧視的處罰。”

  28歲的王曉(音)對此也略知一二。剛從北京某高校畢業(yè)時,她曾在一家獵頭公司工作一年。在那里,她接觸到很多只要男性員工的客戶。其中,制造業(yè)和工程師行業(yè)最為突出,因為他們需要能常年出差或能被派駐海外的人。

  “有一種觀點認為,女性去某些國家出差不太安全,而且稍微年長的女性往往以家庭為重,男性則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她說。

  現(xiàn)在王曉在北京一家知名教育機構任助教。之前的教授離職時,推薦王曉接任他的職位。但主管想要一名男教授,王曉輸給了一名比她資歷淺的男生。

  “公司的高管都是男性。”她說。

  據(jù)2010年全國婦聯(lián)和國家統(tǒng)計局聯(lián)合開展的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超過72%的女性對“因性別而不被錄用或提拔”有明確感知。超過75%的女性認為,她們曾“因結婚或生育而被解雇”,隨著中國放寬獨生子女政策,此類情況可能會更加惡化。同時,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城鎮(zhèn)男女職工薪資比例為1:0.67,而1990年這一比例還是1:0.78。

  此外,女性之間還要彼此競爭。在中國,簡歷中往往附有照片,一些工作對女性的外貌有要求。人類學家文華在《投資美麗:中國整形美容之社會學觀察》一書中說,許多招聘簡章都對女性的外貌和身高有詳細要求,這推動了整容業(yè)的興起。

  “政府也在錄用更高挑、更漂亮的公務員,以改善形象。”文華寫道,“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生堅信,好外貌能換來好工作,因此不惜花費巨資整容。”

  文華告訴CNN ,她的研究始于2006年7月,與當時相比,現(xiàn)在情況已好很多,但她還是有所擔憂。“就業(yè)性別歧視仍廣泛存在,只是從顯性轉為隱性。而這可能更糟,因為對潛在的偏見和歧視根本無從處罰。”

  很多女性已對此見怪不怪。當醫(yī)生是林婉茹(音)兒時的夢想,但母親告訴她:“女性不適合做醫(yī)生,因為女醫(yī)生對男人來說毫無吸引力。”后來,她當了記者,記錄下許多醫(yī)療圈里的故事,聊以慰藉。

  她的經歷反映了一個更嚴峻的現(xiàn)實:一些女性仍把婚姻當作人生第一要務,其次才是工作。那些不愿妥協(xié)的獨立女性,被貼上了“剩女”標簽。

  由臉譜網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發(fā)起成立的非營利組織LeanIn.org,旨在幫助職業(yè)女性實現(xiàn)夢想,組織名字來源于她的暢銷書《向前一步》(Lean In)。

  25歲的電信企業(yè)人事協(xié)調員張超(音)就是該組織的一員。她說,許多女性同行在中學和大學時雄心勃勃,但后來都喪失了斗志。“嫁個好男人成為我們的終極目標,成為評價我們人生的主要標準。”她告訴CNN。

  根據(jù)201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國共有358位“十億美金富豪”,其中17位是女性,比去年增加3位。從事管理工作的中國女性中,19%是首席執(zhí)行官。

  根據(jù)中國最大的在線購物網站淘寶網公布的數(shù)據(jù),2013年婦女節(jié)前后10天內,共有172萬人在該網站購買禮物,其中美容券和廚房用品最火爆,提供女性產品的零售商大發(fā)了一筆財。

  今年婦女節(jié),依然有各種鮮花和飾品供男士們選購,送給他們的妻子、母親或職員。但一旦回到工作崗位,中國女性仍發(fā)現(xiàn),自己與男同事之間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

新聞來源:青年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