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Altman在YC創(chuàng)業(yè)課里說過,Airbnb的前100個員工都是創(chuàng)始人親自面試過的。
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來說,創(chuàng)始人親自面試員工至關重要。
而很多創(chuàng)始人對招聘面試這些事并不是很擅長,比如我自己。
從今年年前算起我陸陸續(xù)續(xù)面試了十幾個人。
期間踩了不少坑,所以想總結一些經驗拿出來和大家交流。
40分鐘定律
今天談一談我發(fā)現(xiàn)的一條很神奇的規(guī)律,我把它稱之為“40分鐘定律”。這個定律的意思是,面試時和你聊天的時間超過40分鐘的人才是值得考慮的候選人。
在面試了十幾個人之后,我總結發(fā)現(xiàn)所有不合適的候選人的面試時間都在20分鐘左右,而所有合適的候選人的面試時間都超過了40分鐘。
20分鐘和40分鐘有什么本質的區(qū)別
在我的經驗中,面試的前10分鐘會用來討論候選人之前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之后還會有10多分鐘用來討論候選人和公司之間的匹配度(技能、經驗、文化、薪資等等)。
大部分面試基本都由這兩個部分組成,所以大部分面試的時間都在30分鐘之內。
關于公司發(fā)展方向的討論
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每一個創(chuàng)始員工都在參與公司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制定和推動,所以合格的創(chuàng)始員工候選人應該在面試中提出很多Ta在這方面的想法。
以我們的自媒體項目為例,優(yōu)秀的候選人一般都會和我花不少時間討論一個問題:我們的自媒體會采用什么樣的商業(yè)模式?
因為變現(xiàn)是幾乎所有自媒體的發(fā)展瓶頸,所以有想法并且“懂行”的候選人都會問到相關的問題并和創(chuàng)始人切磋交流。
和這樣的人面試你一般會有兩種感覺:“非常爽”或者“非常痛苦”。
“非常爽”是因為你終于找到一個可以和你交流的人了,“非常痛苦”是因為Ta提出了很多專業(yè)而尖銳的問題讓你知道自己需要進一步想清楚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方向。
不過這兩種感覺對公司的發(fā)展都是有益的,而且給你這些感覺的人很有可能成為公司至關重要的人。
候選人的“兩種語言”
“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語言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經典著作《情商2:影響你一生的社交商》中曾對這兩種語言進行分類討論。
“有意識”的語言指的是通過理性思考所說的話,一般我們在和別人交流時從嘴里說出的都是“有意識”的語言。
“無意識”的語言指的是包括聲音、語調、表情、動作這些很多時候不經過大腦思考就會自然流露出的“語言”。因為這些“語言”基本由潛意識決定,不像“有意識”的語言那樣容易被大腦控制,所以這種語言往往能透露出一個人的真實想法。
我覺得這兩種語言大家在平常生活中應該經常接觸到,所以就不贅述它們的區(qū)別了。
在面試這個場景中,創(chuàng)始人可以通過一個候選人“有意識”的語言來考察這個人對與行業(yè)、市場、公司、方向等問題的看法和思維方式。
對“有意識”語言的接收和判斷是大多數(shù)人都具有的能力,然而對“無意識”語言的解讀能力就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了。
讀懂候選人表達的“無意識”語言,開啟自己的直覺系統(tǒng)
比如有時候我們聊完一個面試過程中并沒有說錯什么話的候選人,但最終還是“感覺”到這個人和公司的文化并不是很契合。
這種“感覺”就是我們的直覺系統(tǒng)接收了這個候選人的“無意識”語言后做出的判斷。
舉個例子,我面試每一個候選人時都會提到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一方面代表著工作可能沒有明確的流程和規(guī)章制度,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發(fā)展、不用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
在聽到這個描述后,雖然大多數(shù)候選人都在“有意識”的語言上表示可以接受這樣的氛圍(因為他們希望拿到這個offer),但是真正適合這種氛圍的候選人的“無意識”語言會表現(xiàn)出興奮、期待、樂觀的反應(比如眼睛放光、語調上揚),而不適合這種氛圍的候選人則會表現(xiàn)出質疑、謹慎、消極的反應(比如皺眉、避免眼神交流)。
以我的經驗,面試過程中言不由衷的人挺多的,所以學會解讀“無意識”的語言特別重要。
培養(yǎng)自己解讀“無意識”語言的能力
我記得《情商2:影響你一生的社交商》里提到,可以在看電影的時候關掉字幕和聲音,通過分析主人公的行為動作來判斷他們當時的心理活動?;蛘咭部梢杂^察在透明會議室里討論的人們,在聽不到交談內容的情況下判斷他們的會議是在和諧友好還是劍拔弩張的氛圍下進行的。
總而言之,想要解讀“無意識”的語言,就要把一個人說話的內容和Ta說話時的行為表現(xiàn)分開來分析。據說情商高的人一般更容易解讀“無意識”的語言。如果你覺得比較困難也沒關系,《FBI教你讀心術》就是一本在這方面很具有實操性的書。
如果你沒時間讀書,在面試完一個人之后撇開Ta說的話不談回味一下Ta給你留下的“感覺”和“印象”,然后再做判斷,也會讓你避免犯“過于理性”的錯誤。
來源:金融女王----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