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寶說,如果上天給他機會,他會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要加上個期限,他希望是一萬年。在兔年新春之際,如果讓我說新年心愿,我會說四個字:城市光網;如果要加上個速率,我希望是100兆。

100G光速何時到來?
在這個春節(jié)之前,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剛剛發(fā)布了中國互聯網發(fā)展狀況報告,根據這份報告,上海的寬帶網速平均為73.2KB/s,在全國倒數第一。這份報告引起了軒然大波。上海素有“中國寬帶第一城”之稱,我記得1999年上海率先發(fā)展寬帶時,全國不少媒體都在嘲笑寬帶就是一項泡沫工程,根本不會有大規(guī)模需求,而當時寬帶的概念是今天完全看不上眼的512kb。2009年,上海第一個宣布建設城市光網、實現百兆到戶,而這一新聞在外地幾乎不見報道,我當時就斷言上海實施百兆到戶工程,其意義不亞于中國發(fā)放3G牌照,它標志著中國正式掀起光纖到戶的新浪潮。然而,就是這座國內發(fā)展寬帶最激進的城市,現在盡然被宣布為網速最慢,這怎么看都有點像愚人節(jié)玩笑。
CNNIC的這份報告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據說上海某家主體電信運營商看到上海網速全國最慢的報道后,緊急動員全網測速。CNNIC是抽取IDC機房測試網速,該運營商對自己的所有IDC機房展開測試,網速均達到理想值;想想不放心,再要求對網絡邊緣機房進行測試,網速還是遠遠超過CNNIC的報告數據;想想還是不放心,繼續(xù)要求各區(qū)局抽取一定比例的寬帶用戶,測試用戶家中的網速,大量數據匯總上來依然沒有低于所謂的73.2KB/s。
事實上不僅是上海,一些第三方機構也對CNNIC的報告提出了質疑??ňW、基調網絡等機構都表示CNNIC的報告與他們平時對全國網速的監(jiān)測情況有較大差異。而數據差異的最大疑點集中在CNNIC對各地IDC機房的抽取樣本是否合理。打個比方,上海的交通總體肯定比蘇州擁堵,但如果有人去拿上海的甜愛路與蘇州的干將路比較,得出的結論將是蘇州的交通比上海擁堵5倍。這個結論很有新聞效應,當然,它絕非一個嚴謹的結論。
盡管業(yè)內人士普遍對上海網速全國最慢表示懷疑,但并不妨礙這一新聞產生轟動效應。甚至有記者在上海兩會上向市領導提問:上海網速全國最慢,又如何來建設十二五規(guī)劃中的“智慧城市”?
為什么老百姓都輕易相信一份并不嚴謹的報告結論?為什么上海全網測速后并不做出澄清?其實這才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上海解釋本地寬帶并非最慢,而是在全國排名第20位、第10位,甚至像CNNIC報告中的河南一樣排名第一,又有多大意義呢?實際情況是,中國寬帶的整體水平和發(fā)達國家差距明顯,當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寬帶都在向100兆甚至1G進發(fā)時,我國的寬帶速率還徘徊在1兆、2兆、4兆,老百姓普遍對當前的寬帶速率不滿意,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就算上海現在宣布自己的寬帶速率全國第一,也沒什么光榮。
對于各方人士拿著CNNIC的報告批評上海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落后,上海選擇了不解釋,這是一個有氣度的態(tài)度。沉默的背后意味著用行動說話,上海建設城市光網不是要和國內其他城市相比,而是“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趕上信息化先進國家水平”。今年,上海提出的目標就是在完成光網改造的地區(qū)實現“百兆到戶,20兆起步”,這是一個令人期待的跨越。
我一直在想,上海建設城市光網的成功標志是什么。它未必需要用測速軟件去測試網速達到多少,而是某一天再有報告稱上海的寬帶網速全國最慢時,所有的市民都哈哈大笑當笑話聽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城市光網建成了。(IT時報記者 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