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光纖預制棒夯實自強之路

摘要:“革命尚未成功,” 業(yè)內專家呼吁:當前我國企業(yè)之間應該需要加強聯合,共享利益,在消化引進的光纖預制棒技術的基礎上,,提高工藝水平,爭取在“十二五”末實現光纖預制棒自給以及裝備國產化。

    一根晶瑩的玻璃狀的大棒陳列在亨通集團的博物館中,它就是光纖預制棒(簡稱光棒)。今天被熟知的光纖就是光纖預制棒在2000度的高溫中通過拉絲塔拉制而成,過程如同吃拔絲山藥拉出糖絲的情景。之后,光纖經過包裝工序加工成光纜并作為通信線路方可承載網絡信號。

  所以,光棒一直被視作光纖金字塔最頂端的產業(yè)。光棒與光通信一樣有著40多年的歷史,但直到2010年6月才由亨通光電首次刻上了中國印記。這其中也頗有一段歷史。

  “最早國內幾乎只有光纜產業(yè),當時的市場格局下廠商只要有光纜就可實現豐厚利潤。”亨通光電副總經理馬建強再介紹亨通光棒研發(fā)歷程是如是表示,“但隨著市場規(guī)模擴大、廠商實力提升,我們必須要生產自己的光纖、光棒。”

  多管齊下

  其實在1976年“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院士生產中國第一根光纖的時候所采用的光棒就是自主研發(fā)的,當時光棒、拉絲塔等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自主研制的。然而,由于后續(xù)研發(fā)投入的不足,光棒也一直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成品率低、穩(wěn)定性差、合格率低、生產成本極高導致其根本無法滿足廠商規(guī)模生產光纖的需求。所以,雖然廠商都清楚光棒的生產理論,但綜合考慮仍然選擇進口光棒。

  “2005年亨通啟動了光棒的預研項目,當時國內也有個別廠商開始光棒的研究,但都不成功,在規(guī)模成本上完全沒有競爭力。”馬建強介紹,“當時光纖、光棒需求開始上漲,我們對于光棒的項目志在必得。”

  最初,亨通希望通過與國外企業(yè)合資實現光棒自產不過,亨通并沒有只寄希望與這條路。當時,根據掌握的現有技術,亨通采購一些光棒生產設備,自己摸索光棒的生產技術。2006年底,自主研發(fā)光棒取得突破性進展,亨通開始全部精力投入到自主研發(fā)中。

  “接下來,就是要見證成績的時刻。我們需要趕緊提升生產效率,擴大規(guī)模。”馬建強難掩當時的興奮,“2007年,亨通建立光棒基地,相繼設備生產線成型。這期間最辛苦的就是我們的研發(fā)團隊,他們對于光棒的貢獻最大。”這也是亨通首次向業(yè)內公布其光棒的詳細研發(fā)歷程。

  到2009年3月份,亨通生產了第一批合格的光棒并與當年七月開始規(guī)模擴產。2010年6月,亨通光棒通過了運營商專家、幾位工程院院士組成專家進行的鑒定。“這標志這我們光棒自主研發(fā)之路真正的成功了,當時我們已經達到年產量100噸。”

  實現完全自給自足

  2011年3月,亨通光棒年產能達到200噸,此時,亨通光棒產能實現全國第二。2011年上半年,亨通希望融資擴產光棒項目但融資失敗。進入下半年,亨通繼續(xù)融資并成功進行第二次擴產150噸光棒生產線。并于年底實現了350萬噸產能。

  據統計,每1000萬芯公里光纖大約需300噸光棒,2011年我國光纖產量接近1.2億,理論需求光棒為3600噸。但2011年我國光棒總產量為1000噸,亨通貢獻350噸,總體產能尚不足國內需求的40%,仍有60%需要進口。

  馬建強表示:“依賴于進口總會受到不可保障因素的制約,比如2011年的日本地震。”當時,滕倉、古河電工等企業(yè)停產,由于國內光棒大部分進口日本,所以很多廠商直接斷掉了光棒貨源,導致光纖生產突然停滯。當時正值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正準備啟動2011年光纖集采,多數企業(yè)因產能不足而“痛失訂單”,當時各大通信媒體主流標題都是“震在日本、痛在中國”。

  而對于已經具備了200噸產能的亨通來說,這無疑是個機會。“當時有穩(wěn)定的光棒產能是我們、也是運營商的一顆定心丸,正因此我們拿下了不少訂單。”馬建強認為多年的準備在這種不可預知的時刻展現了奇效。憑借這些訂單,亨通2011年光纖產量達到2000萬,從第三名攀上第二名,并位居全球第五。

  目前來看,亨通仍有接近40%光棒需要外購,2012年亨通提出了到2014年光纖產能3000萬芯公里的目標,如此一來,如果光棒不繼續(xù)擴產,其光棒缺口將達到600噸。“所以我們當前的目標是保障自身供。”馬建強介紹,“2012年4月,亨通再次進行光棒產能擴張,按照規(guī)劃,我們在2014年將實現950噸光棒產能的目標,屆時將完全滿足自身需求,并可實現部分外銷。”

  堅定的信心

  從現在來看,亨通的光棒之路無疑是成功的。“對我們自身來說,光棒的成功鑒定了我們研發(fā)團隊的實力,也堅定了亨通自主研發(fā)的信心。其次,我們打破了國際廠商對我們的壟斷,有光棒基礎對于我們今后的產能、市場都是極強的保障。”馬建強總結。

  同樣,對于產業(yè)鏈來說,亨通的成功也進一步證實了民族企業(yè)的崛起。也一定程度上讓光纖產業(yè)鏈擺脫了國際巨頭的控制。

  稱之為“一定程度上”擺脫控制其實有兩個原因。武漢郵科院原總工程師毛謙表示:“即使光纖預制棒自給自足了,人家還是能卡住你。許多制棒企業(yè)的控股權也還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制棒、拉絲所需的一些主要原料和氣體主要還是依賴進口,這些都使得國內企業(yè)在制棒、拉絲方面的話語權不強。”

  首先,目前除亨通、中天之外,如長飛、烽火、富通、法爾勝等可生產光棒的企業(yè)均是與外企合資,并在核心技術、定價權方面受到國外企業(yè)控制。而且,幾大光纖企業(yè)對光棒秘而不宣,缺乏技術溝通。國內很多企業(yè)一度以為亨通光棒項目是與OFS合資成立的,但馬建強笑稱:“亨通成功自產光棒時,與OFS合資的公司還沒有投產。”短期內企業(yè)仍然無法擺脫光棒受控的局面。

  其次,生產原材料受制于人。光棒的成分是二氧化硅,與砂子相同。但光棒卻并非由砂子直接產生,其原料是氣體四氯化硅(生產太陽能硅晶片時的一種附屬產品),國內尚無企業(yè)可以生產。當然,國內匱乏的還有光棒拉絲環(huán)節(jié)中的冷卻氣體:氦氣。2011年國外企業(yè)一度限制對中國供應氦氣,一定程度上導致了2011年下半年開始光纖開始產能不足。

  當然,四氯化硅、氦氣的生產屬于存化工領域,已經超出了光纖廠商的領域。這反映的是國內化工企業(yè)與國際的差距。

  “革命尚未成功,” 業(yè)內專家呼吁:當前我國企業(yè)之間應該需要加強聯合,共享利益,在消化引進的光纖預制棒技術的基礎上,,提高工藝水平,爭取在“十二五”末實現光纖預制棒自給以及裝備國產化。

內容來自:北極星電線電纜網
本文地址:http://huaquanjd.cn//Site/CN/News/2012/07/19/20120719015454588748.htm 轉載請保留文章出處
關鍵字: 光纖預制棒 亨通<
文章標題:光纖預制棒夯實自強之路
【加入收藏夾】  【推薦給好友】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訊石光通訊咨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光通訊咨詢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我們誠邀媒體同行合作! 聯系方式:訊石光通訊咨詢網新聞中心 電話:0755-82960080-188   debison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