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隆重舉行,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聯合組織的中國重大專利評選工作在此落下帷幕,武漢郵科院專利“物理層與網絡層側設備間傳輸數據的數據傳輸裝置和方法”以其行業(yè)影響力和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從眾多提交評選的專利中脫穎而出喜獲國家專利金獎,成為全國僅有的20家專利金獎獲得單位之一,這也是該院首次獲得國家專利金獎,武漢郵科院副院長余少華出席頒獎儀式并接受授牌。
武漢郵科院副院長 余少華
當前,全球有60億移動電話用戶和23億互聯網用戶,整個通信網建立在光纖通信基礎上,沒有光纖通信就不會有今天的互聯網和移動通信。光纖通信中“大容量長距離”、“分組化(互聯網化)”和“智能化傳送”是三個主要發(fā)展趨勢和產業(yè)方向,也一直是各國必爭的重要領域。發(fā)明人武漢郵科院副院長余少華博士早期(1997年)前瞻地提出光纖通信分組化傳送概念,在國際上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利用電信傳送網解決全球互聯網覆蓋與提速問題,領先歐美技術兩年時間,被歐美主流芯片廠商、主流系統設備廠商和全球電信傳輸網廣泛接受和使用。取得系列中、美發(fā)明專利,先后完成全球第一款芯片研制、第一臺樣機研制并開通第一個工程(武漢至鄂州),產品獲得國內外廣泛應用,首次借助電信網成功地實現了互聯網覆蓋與提速(從“64kb/s和2Mb/s”到“100Mb/s和1000Mb/s”)。2004年國際電聯趙副秘書長評價該項工作時認為:“該技術的取得是這些年中國電信主管部門和電信產業(yè)界艱苦努力的標志性和開創(chuàng)性成果”,也是中國技術被歐美使用最多的典型之一。2005年度信息產業(yè)部電子產品司組織專家對全國電子信息技術進行評選,結果認為“在160年間國際電信史上,這一事件實現了中國在制訂和掌握電信技術標準零的突破”。該發(fā)明專利曾獲得過2001年全國信息產業(yè)重大技術發(fā)明、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4年和2008年分別出版了《城域網多業(yè)務傳送理論與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和《光纖通信基本理論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