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SZ訊 超低損耗光纖(ULL)和大有效面積光纖(LAF)的低損耗和低非線性的特性,非常適用于超長距離和大容量、高速率網絡傳輸的應用。
新型光纖可節(jié)約上億成本
相比普通光纜,超低損耗光纖和大有效面積光纖將有效增加系統(tǒng)的傳輸距離,減少中繼站的數量,尤其是針對大跨段,效果非常明顯。按照普通光纖光纜工程單位造價10萬元/km,ULL光纖光纜單位工程造價10.9萬元/km計算,3.6萬km光纜的建設若全部采用ULL光纖,將會增加光纜工程投資M=3.6萬km×(10.9-10)萬/km=3.24億元。
在100G波分場景下,建設一個波分中繼站的各項成本約為3840萬元,采用ULL光纖可以減少中繼站8個,節(jié)約投資3.072億元,與增加的光纜投資相比,傳輸系統(tǒng)總體投資在不含中繼站土建成本時基本持平,但后期減少了中繼站的維護成本。在400G波分場景下,建設一個波分中繼站的各項成本約為4800萬元,采用ULL光纖可以減少中繼站39個,節(jié)約投資18.72億元,傳輸系統(tǒng)總體投資節(jié)約顯著。同時,ULL光纖帶來的系統(tǒng)衰耗冗余還將給維護帶來更大便利,并提供優(yōu)化光放站的空間,有利于工程的實施,帶來工程建設和工程維護的間接收益。如果采用大有效面積光纖,也可以獲得類似的效果。
多種光纖對1.2T系統(tǒng)的影響
中國電信針對未來的超100G系統(tǒng)上述這幾種光纖進行了超長距離傳輸實驗,目的在于驗證這幾種光纖真正的超100G傳輸性能。
整個實驗一共用到了4種光纖,分別是普通單模光纖、低損耗光纖、大有效面積光纖和超低損耗光纖,每種光纖都準備了每盤100km,一共2000km,具體指標見表1。平均每100km的損耗對應單模光纖、低損耗光纖、大有效面積光纖和超低損耗光纖分別為20.7dB、19.4dB、20.2dB、17.4dB。在實驗里,LAF的損耗更大是因為在與系統(tǒng)中的G.652光纖對接時,大有效面積帶來的額外熔接損耗。整個實驗只用到了EDFA,是沒有拉曼放大器的系統(tǒng)。在接收端,每個120G的載波被30GHz的合分波器件濾出,然后整個接收的架構和算法與商用100G設備一致。
表1 不同光纖的指標
圖1列出了實驗的詳細結果。圖1(a)是第1、3、5、10個載波在FEC之前的背靠背誤碼率曲線,載波間隔為30GHz。在FEC門限的1.8e-2處,挑選的4個載波性能幾乎一樣,為了簡化,在之后的結果中,只有第5個載波的結果被展示出來。圖1(b)展示了4種光纖經過1500km傳輸后FEC之前的誤碼率曲線。在FEC門限處,4種光纖表現相當,與背靠背大概有0.5dB的差距。超低損耗光纖和大有效面積光纖的誤碼率可以達到1e-3,這也體現了這兩種光纖的優(yōu)勢。圖1(c)展示了誤碼率和入纖功率的關系。在這方面大有效面積光纖性能最佳,在2000km傳輸距離時最佳入纖功率是-0.5dBm左右,這是由于大有效面積帶來了更好的抵抗非線性性能。超低損耗光纖在2000km傳輸后可以達到相近的誤碼率,但是入纖功率要低一些,-2.5dBm左右。圖1(d)展示了從1000km到2000km的不同傳輸距離下,不用光纖的FEC前誤碼率。超低損耗光纖和大有效面積光纖在不同的距離可以達到基本一致的誤碼率,這兩種光纖也是性能最好的。2000km傳輸以后,FEC前誤碼率對于普通單模光纖、低損耗光纖、大有效面積光纖和超低損耗光纖分別是5.5e-3、3.4e-3、1.6e-3和1.6e-3,全部在FEC門限之內,這意味著開啟FEC后全部可以實現無誤碼傳輸。對應這4種光纖,Q值的余量在2000km傳輸之后分別是1.67dB、2.22dB、2.96dB和2.96dB。為了檢驗極限的傳輸距離,2000km的超低損耗光纖和1200km的低損耗光纖被組合成了3200km的鏈路,在FEC之后系統(tǒng)也實現了24小時無誤碼傳輸。FEC之前的誤碼率是8e-3,這也表明3200km傳輸還留有充足的Q余量。
圖1 1.2Tbit/s系統(tǒng)在不同光纖中傳輸結果
多種光纖對400G系統(tǒng)的影響
接下來,考慮到實際中可能使用的400G系統(tǒng),我們又在高階調制與靈活柵格的基礎上,用更多種光纖驗證了其對下一代400G傳輸系統(tǒng)的影響。100G系統(tǒng)采用QPSK調制方式,如果在其他不變的基礎上,改為采用16QAM的調制方式,那么信號速率將達到200Gbit/s。400G的信號可以理解為由2個200G信號組成。實驗中共有10個通道的200G信號,在5種光纖中的傳輸性能比較,包括單模光纖、低損耗光纖、超低損耗光纖、大有效面積光纖和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光纖(EX2000)。每種光纖都準備了2000km,系統(tǒng)只有EDFA放大,沒有采用拉曼放大器。
實驗在前面的4種光纖之上,增加了康寧公司的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光纖EX2000。每種光纖準備了每盤100km,共2000km。具體光纖參數稍有調整,具體見表2。平均100km光纖的損耗對應單模、低損、大有效面積、超低損和EX2000光纖分別是20.55dB、19.41dB、19.04dB、17.24dB、16.93dB。在接收端,200Gbit/s的線路速率先被電交叉轉換為2個100Gbit/s,然后由100G的客戶側接收。除去調制格式為16QAM以外,其他的信號處理與商用100G系統(tǒng)一致。
表2 不同光纖的指標
圖2列出了實驗的詳細結果。圖2(a)是不同柵格下不同通道的背靠背光信噪比和誤碼率曲線,包括第1、5、10共3個通道在50GHz和37.5GHz柵格下的結果。37.5GHz柵格比起50GHz柵格的平均代價大約在0.4dB左右。這個較小的代價證明靈活柵格帶來更高頻譜效率的同時,不會顯著影響到系統(tǒng)的性能。在FEC的門限處,基本每個通道性能相當,因此之后的實驗結果只展示第5個通道的數據。圖2(b)展示了50GHz柵格1000km傳輸后5種不同光纖的FEC前誤碼率和光信噪比曲線。當入纖功率調至最佳時,在FEC門限處,低損、大有效面積、超低損和EX2000光纖的差別很小,在0.5dB以內。普通單模光纖表現比較差,比起背靠背大約有1dB的代價。其中超低損、大有效面積和EX2000光纖的誤碼率達到了1e-2之下,表現超出低損和單模光纖。大有效面積和超低損光纖的性能相近,代表降低非線性和降低光纖損耗對于傳輸系統(tǒng)的影響相當。EX2000光纖具有最低的誤碼率,代表結合大面積和超低損耗的光纖對于傳輸性能的提升影響最大?! ?/p>
圖2 10×200Gbit/s 16QAM系統(tǒng)在不同光纖不同柵格下傳輸結果
圖2(c)展示了1000km傳輸后普通單模光纖和EX2000光纖在50GHz和37.5GHz兩種柵格下的誤碼率曲線,主要目的在于研究靈活柵格對于傳輸的影響。在FEC門限處,37.5GHz相比50GHz的代價對于兩種光纖都是0.4dB左右。這也證明對于超100G系統(tǒng)長距離傳輸,靈活柵格是可以使用的。圖2(d)展示了1000km傳輸后不同光纖的誤碼率和入纖功率的曲線。其中,低損、超低損和大有效面積光纖是在50GHz柵格下測試,單模光纖和EX2000光纖在兩種柵格下都進行了測試。在50GHz柵格下,大有效面積光纖的入纖功率最大,EX2000其次。37.5GHz柵格下入纖功率略小,這是因為更緊密的通道會帶來更大的非線性噪聲。圖2(e)展示了不同光纖在50GHz柵格下,FEC糾錯前誤碼率和傳輸距離的關系。和前面一樣,單模光纖和EX2000光纖在兩種柵格下都進行了測試。其中大有效面積光纖只進行了1000km的測試,因為這種光纖只準備了1000km。在各個距離下,大有效面積、超低損和EX2000光纖具有最好的誤碼率性能。其中,超低損和EX2000光纖在50GHz和37.5GHz兩種柵格下都傳輸了2000km的距離,并且還沒有達到FEC門限的誤碼率,這表示兩種光纖還有潛力可以傳輸更遠。同時,不同光纖的系統(tǒng)在不同柵格下都在所能傳輸的極限距離進行了長時間測試,24小時之內均保持FEC糾錯后誤碼率為0的性能,這也代表測試中400G系統(tǒng)的成熟度。
小結
通過上面超100G系統(tǒng)在不同光纖上傳輸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超低損耗光纖和大有效面積光纖在提升傳輸性能方面的巨大作用。未來超100G系統(tǒng)在提高速率和頻譜效率的同時,會造成傳輸距離的大幅降低。為了使超100G系統(tǒng)可以達到與當前100G相當的傳輸距離,超低損耗光纖和大有效面積光纖成為了未來光纖光纜建設的重要選擇。目前看來與G.652光纖兼容的ULL光纖可以確保提供良好的性能與兼容性,大有效面積光纖實驗室性能良好,但是現網中與G.652光纖的兼容性尚不確定,還需要今后更多的現網試驗和部署予以驗證。